關于膩子常見問題匯總以及解決方案!
現象:
施工過程中產生氣泡以及過一段時間后,膩子表面起泡。
產生原因:
1、基底過于粗糙,批蕩速度過快。
2、一次施工膩子層過厚,大于2.0mm。
3、基層含水率過高,同時密度太大或太小。由于含有豐富的空隙,且膩子含水率高,因而不透氣,空氣被封閉在空隙空腔內,不容易消除。
4、施工一段時間后,才在表面出現的爆裂起泡,主要是攪拌不均勻造成的,漿體中含有來不及溶解的粉狀顆粒,施工后,大量吸收水分,溶脹形成爆裂。
解決方法:
1、出現大面積起泡的膩子面,用鏟刀直接壓破小泡口,重新用合適的膩子施刮起泡的面層。
2、膩子一般在攪拌均勻后,靜置10分鐘左右后,然后用電動攪拌機再次攪拌后上墻。
3、施工第二道或者最后一道面層出現起泡現象,應在水印消除前用刮刀進行壓泡破除處理,保證膩子面上不出現氣泡。
4、特別粗糙的墻面,一般底料盡可能選擇粗的膩子。
5、在墻體過分干燥或風大光照強烈的環境下,先盡可能用清水潤濕墻面,待墻體無明水之后,進行膩子層的施刮。
膩子脫粉
現象:
施工完成及干透后,用手觸摸有掉粉現象。
產生原因:
1、內墻膩子粉拋光時間掌握不好,表面已經干燥后再進行拋光處理就會脫粉。
2、外墻膩子粉,飾面時涂層比較薄,在夏天高溫下,水分揮發很快,面層未能足夠的水分進行固化,因而容易脫粉。
3、產品超過保質期,粘結力度大幅度下降。
4、產品儲存不當,吸潮后粘結力大幅度下降。
5、基層吸水率高,導致膩子干燥速度很快,沒有充足的水分進行固化。
解決方法:
1、內墻膩子面層拋光時要掌握適宜的拋光時間,拋光的最佳時期就是待膩子表面水印消失后,立即進行拋光。
2、外墻膩子表面干燥后,要進行適度打磨,并進行充分的淋水保養,一般保養分為兩次或兩次以上進行。
3、產品一定要在保質期內使用,如果超過保質期,必須進行試刮,經檢驗合格后,再行施工。
4、產品一定要注意防水處理,應存放在陰涼干燥處,并且保證包封完好。
5、夏天或高溫強風氣候條件下,在施刮膩子前最好先用清水潤濕墻面,墻面表面無明水后即可施刮膩子。
膩子脫落
現象:
指膩子與基層之間粘結強度差,直接從基層脫落。
產生原因:
1、舊墻面很光滑(如鋼化膩子、聚氨酯等油性漆),膩子粉與其表面粘結牢度差。
2、新墻面使用模板澆注,表面光滑而且含有大量的脫模劑(廢機油或有機硅類)。
3、對于木質底材、金屬底材等非砂漿底材(如三合板、五合板、刨花板、實木等)上直接施刮膩子,由于表面脹縮比不同,和該類產品吸水率較強,剛性的內墻膩子不能隨之變形,一般在3個月后會造成脫落。
4、膩子超過保質期,粘結強度降低。
解決方法:
1、 鏟除脫落層,按下面的情況有針對地處理。
2、 對舊墻面進行打磨,增加表面粗糙度,然后,用界面劑。
3、 用除油清洗劑除掉表面的脫模劑或其他油脂成分,再行施刮膩子。
4、 采用雙組分或專用的合板膩子進行施工。
5、在膩子保質期內使用。
膩子開裂
現象:
膩子施工一段時間后,表面開裂。
產生原因:
1、基層未徹底干透就施工,施工要求基層的含水率≤10%
2、底層膩子未干透,就過面,表層先行干燥,而內層還在繼續干燥過程中,造成層間干縮程度不一樣,容易開裂。
3、基層處理時,補縫和補平材料未徹底干透,上面就施刮硬度較強的內墻膩子,容易造成開裂。
4、施工太厚,內部干燥較慢,表面干燥速度較快,也容易造成開裂。
解決方法:
1、已經開裂的膩子,需鏟除,如果裂紋不太大,也可采用柔性膩子進行第一道施工,然后按規范的施工方式進行施工。
2、每道施工不宜太厚,兩道施工時間間隔一定要大于4小時以上,前道膩子徹底干透后,才進行后道施刮。
上一篇: 沒有了??! 下一篇:砂漿裂縫原因及防范措施